近年来,永嘉县大学生村干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特别是在培养和管理方面,“三位一体”打造出了一条符合永嘉实际的新路。
一、加强组织关怀,确保心态“由浮转安”。大学生到村任职,因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条件的艰苦和待遇的原因等多种因素,容易产生失落感、挫折感、迷茫感,普遍心态浮躁,永嘉县建立大学生村官“三帮带、三援助”机制,确保到村任职大学生心态“由浮转安”。一是二联三帮带。建立“三带一”结对帮扶措施,即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第一天,即落实一名驻村镇(街)干部、一名年轻镇(街)干部、一名往届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通过镇(街)干部联系,使他们尽快了解并掌握农村工作要领;通过年轻镇(街)干部和往届大学生村官联系结对,利用他们年龄相近、学习背景相似、便于沟通交流的优势,现身说法,帮带学习、帮带思想、帮带工作,做到以老带新、新老携手,共同提高。二是三级三援助。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组织部门都会事先告知其所任职村两委负责人、所属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负责人及组织部门分管村官工作副部长、人事部门分管村官工作副局长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并明确告诉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明确他们先找村干部,若是村干部解决不了的,再找镇(街)干部,若是镇(街)干部解决不了,再找大学生村官的“娘家”,由县组织人事部门出面协调解决,让他们在上岗第一时间体会到组织的关怀。通过这项机制,为36名村官解决了近40个难题。
二、创新机制载体,促进工作“由虚入实”。大学生村官普遍反应在农村缺乏成才平台,平常往往从事通知、偶尔写个简单材料等比较虚的“打杂工”的角色,永嘉县通过出台“六个一”活动、“4+1”工作法、“村干部+基地+人才”创业模式,促进村干部工作“由虚入实”。一是开展“六个一”活动。出台《开展大学生村官“六个一”活动》等系列文件,让每位村官联系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联系一个示范农户、帮扶一批农村留守人员、做一项社会调查、上一堂辅导课、当好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并把这项工作列入镇(街)年终党建目标责任考核,完成情况作为大学生村官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依据。二是试行“4+1”工作法。在永嘉山区巽宅镇试行“4+1”工作法,又称群众事务村官代理服务制,即让每位大学生村官周一至周四在村任职,收集群众委托办理的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简单事项,周五去镇汇报工作并办理上述事项。这项制度的推出,既解决了群众和镇、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不便的难题,又让村官熟悉镇与村之间的业务,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欢迎。三是打造“村官+基地+人才”创业模式。搭建“村官”与“土秀才”创业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村官现场观摩原野园林苗圃示范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村官的创业热情,沙头镇渠口无籽西瓜种植基地、岩头镇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等一个个村官创业基地陆继铺开。
三、优化政策措施,引导村官“由静到动”。2007年至今,我县分6批共选聘了大学生村官233名,通过优化村官考录、创业、管理等方面政策,截至今日,已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共输送了181名村官,占大学生村官总量的77.7%,实现了村官“由静到动”。一是考录政策倾斜村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尽可能让大学生村官有更多通过考录的流动机会,比如2013年,我县共提供15个公务员岗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按本县大学生村官数算,相当于4个考1个。2011年,我县共竞争性选拔了3名村官分别进入巽宅镇、鹤盛镇、县招商局领导班子。二是创业政策支持村官。在全省首推大学生创业基金,大学生村官只要有比较可行的创业方案,该基金都可通过无息借款、股份投资、贷款贴息等形式提供资金支持,对自主创业的还可提供3年内税费减免等相关政策性支持。累计已为多名村官提供80万元的无息贷款和近10万元的税费减免。三是管理制度严管村官。出台《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县、乡两级督查制度,实行“四个一”管理法,大学生村官一周一汇报,一月一抽查,一季一例会,一年一考核,确保大学生村官“岗位在村、工作在村”。严肃村官在村工作纪律,对3名经核实长期不在岗的村官进行面对面约谈并予以劝退,对两名从事兼职工作的村官进行批评教育,促使一人回岗工作,其中一人办理了解聘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