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记者 潘秀慧 通讯员 叶俊
“杨总,我又来喽,最近企业怎么样,门口偷倒垃圾的没了吧?”“葛总,欢迎欢迎啊,现在每天有人来清运垃圾和巡逻,多亏了你们,问题这么快解决了。”
对话的双方,一位叫杨汉武,是位于永嘉工业园区的浙江百禾鞋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位叫葛志武,是永嘉县经信局的总经济师。今年9月,市县两级启动实施“驻企服务员”制度后,葛志武结对百禾鞋业,成为一名科级“服务员”。
葛志武是永嘉县3630名驻企服务员中的一个。自这项制度实施以来,该县对各级干部进行了“总动员”,从县委书记到镇街“一把手”,从部门负责人到中层干部,从普通科员到村两委主要成员,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一个不落地结对驻企帮扶,实现全县9051家纳税企业全覆盖。
一线驻守,倾听最真实的需求;一线帮扶,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据永嘉县驻企服务员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驻企办”)汇总,该制度实施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永嘉各级干部服务员累计已排查梳理企业难题2230个、解决1452个,以实际行动与成效赢得广大企业的由衷赞誉,也展现了党委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公仆型干部”的信心与决心,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直击
从“身入”到“心入” 一项酝酿已久、立体推进的助企举措
“说实话,开始我心里是持怀疑态度的,什么驻企服务员,别是干部来做秀吧?”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汉武如是坦言。
去年底,他所在的百禾鞋业迁至永嘉工业园区现址。不久,他们发现,窗外时常飘来阵阵臭气和浓烟。原来,因园区垃圾收集及中转设施尚未到位,他们门前的一段“断头路”便成了周边企业、住户的“天然垃圾场”,规模足有四五百平方米。偷倒垃圾的多了,还吸引了拾荒者在此焚烧垃圾“寻宝”,环境极为脏乱。
无奈之下,杨汉武让人运了些大石头堵住路口,又让保安经常巡视,但收效不大。其间,他们还被隔壁一单位误以为“焚烧工业垃圾”,还三次举报到环保部门。到了今年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垃圾围厂”问题更趋严重。
一筹莫展之际,葛志武这个“服务员”上任了,“企业碰到什么难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于是,杨武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出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的要求。
让他意外的是,变化很快就发生了:几天之内,断头路上的垃圾全部被运走了;又过了几天,开始有人每天按时到各企业收运垃圾;再后来,临时垃圾中转站建成了,困扰了他大半年的问题,竟在大半个月内解决了。“说明政府很重视企业反映的问题,也说明驻企服务员是真的在服务企业。”如今俨然已成为这项制度拥趸的杨汉武说,他最近又跟葛志武提了个有关土地确权的难题,目前也已有所进展。“我现在是,有问题就找‘服务员’。”他笑称。
葛志武则告诉记者,因垃圾问题牵涉到这条“断头路”的延伸征地规划、周边企业进场等,需要同步考虑协调。从他把企业的难题上报县驻企办,到园区所在的东瓯街道协调相关部门、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再到落实人力财力,企业的难题之所以能迅速解决,不在他一人之力,而得益于“驻企服务员”制度。
这是永嘉实施“驻企服务员”制度中,干部取信于企业、企业受益于服务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个。看罢手头上该县驻企办提供的一份案例材料,记者不禁提出疑问:短短几个月时间,这项制度何以就在永嘉取得这么大的成效?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服务企业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永嘉县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为应对实体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该县把服务企业作为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来抓。例如,开春全县第一个大会是“企业发展大会”,书记县长的第一天工作是走访企业了解所思所盼。此外,该县还推行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等的“九联系”制度,并每半月在县政府食堂举行“早餐会”,四套班子成员交流联系企业的问题、困难等,商议破解之道。今年以来,永嘉又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服务企业百日克难”的“双百”行动和“千名干部进千村入千企解千难”的“四千”行动,把服务企业不断推向深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当市委吹响实施“驻企服务员”制度的冲锋号,永嘉结合自身实际,提炼推广以往的有用经验,创新推行“五同”工作法,进一步拓展服务企业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各级干部从“身入”企业到“心入”企业,迅速掀起驻企服务的热潮。
“企业能否稳健发展,与政府的服务有着莫大关系。”永嘉县委负责人说,在推行“驻企服务员”制度、着力优化软环境的同时,永嘉将重点做好环境建设、平台搭建等企业单家独户干不了的事,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发展环境,从而助推实体经济振兴和永商回归。
探访
从“单打”到“群攻” 在同学习、同攻坚中破解难题力求实效
场景一:10月16日上午10时许,位于永嘉县桥头镇的温州方圆金属纽扣有限公司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十多位来自周边企业的负责人围坐着,先是认真听永嘉县经信局局长冯学夫解读该县今年出台的涉企政策,接着就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作为涉企重要部门,永嘉县经信局此次承担了桥头镇149家企业的驻企服务任务。针对许多中小微企业因不了解政府涉企政策而没能享受相关优惠的实际情况,该局编印了《永嘉县实体经济和招商投资政策汇编》,并分片召开学习会,组织业务科室负责人、县外涉企专家等,为与会的企业负责人、高管辅导“充电”。“通过学习,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政策,从而用好用足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和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一起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冯学夫表示。
“这样的学习很有价值,好些以前不知道、不熟悉的政策,这次总算都弄明白了。”学习会后,“方圆”董事长邹德道深有感触地说。
在永嘉,这样的学习会并非个例。“驻企服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针对驻企干部多、服务企业广的现实,该县按照“同一区域、共性难题、组团捆绑、共同解决”原则,探索推行“同学习、同攻坚、同管理、同责任、同考核”的“五同”工作法,全力化解难题、帮扶企业。记者在“方圆”看到的学习会,正是“同学习”的一个缩影。
工作中,为让驻企服务员切实当好助企“宣传员”、“代办员”、“协管员”、“监督员”和“指导员”,消除部分企业认为干部驻企服务是“走过场”、“搞形式”的误解,永嘉一方面编制《企业难题化解工作流程图》,组织驻企服务员参加“入企”前的专题学习,确保熟练掌握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面向企业负责人、难题涉及村居的党员干部等举办学习会,由县级涉工涉企部门专业人员解读相关政策,共同探讨解题方法。一些部门和镇街还结合干群“鱼水情”活动,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企讲解政策、交流思路,解决个别企业负责人白天没有时间参加学习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已组织学习会300余场,进企送政策500余次,为驻企服务奠定思想基础。
场景二:10月16日上午,在桥头镇另一家企业的会议室里,驻企服务员邹锡琴正在和温州欣邦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明南商量新厂房开工前的准备事项。9月初,为帮助“欣邦”解决供地7年却无法进场的难题,一个以分管副县长为顾问、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驻企服务员任副组长、相关村干部及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级联动同攻坚服务小组宣告成立。邹锡琴和陈明南都是攻坚组的一员。
“原以为半年内能解决就不错了,没想到十几天就搞好了,这些干部真真是在‘攻坚’!”陈明南感慨道,当地政府的执行力和干部的敢于担当,让他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据介绍,主产高档纺织品配套产品的“欣邦”项目于2005年签约,2006年征地,2007年就完成了土地出让。但是,由于个别征地户对征地补偿及三产返还抱有更高期待,部分用地迟迟无法进场填方,导致整个项目耽搁至今。
同攻坚服务小组成立后,在此前“四千”行动的基础上,把做好16户不同意进场征地户思想工作的任务进行分解,由攻坚干部们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工作策略,逐一取得16户征地户同意交地的承诺。9月17日,距攻坚组成立仅仅一周之后,项目平稳进场,全部用地实现填方。很快,这个预计年销售3个多亿、可上缴利税3100万元的项目将正式开工建设。
“这些工作其实以前也在做,但深度不一样,一次、两次做不下来,慢慢就拖在那了。”邹锡琴坦言,讲求责任分工又注重协同作战的攻坚组工作方式,打消了干部的畏难情绪,也大大激发了潜能,提高了难题化解的速度和效率。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驻企服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 由于排查梳理出的许多难题是多年顽症,光靠驻企服务员“唱独角戏”很难解决,永嘉县采取组团联动的方式,抽调镇街联企责任领导、企业所在村居党员干部等,和驻企服务员一起,组成一个个攻坚组,变“单打”为“群攻”,集中“火力”破解难题。
这些攻坚举措,凝聚了各方智慧与力量,也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迫在眉睫的难题。育才集团董事长苏尚州正是受益者之一。在挂钩联系的县政协副主席金盾及其他驻企服务员的奔忙下,企业的二期验收、三期用地等难题陆续解决,让他对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充满信心。“后续项目进场可能还会遇到不少问题,只要有驻企服务员,我相信都能克服。”在苏尚州看来,把企业做好,争取多纳税,是回报政府和社会支持的最好方式。
位于该县桥下镇的奇特乐集团的负责人,显然和他有着类似想法。近日,感动于驻企服务员的真心解难,该企业出资购买了一艘小船,并聘请了保洁员,承担起企业周边的西溪河及主干道路礁路的义务保洁工作。
“驻企服务工作收获的,绝不止是化解了多少难题。”永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驻企办副主任潘健说,提振企业做大实体经济的信心,密切政府与企业的联系,都是“看不见的效果”。
追问
从“走过场”到“动真格” 驻企服务如何激发干部活力
按照《永嘉县驻企服务员管理办法》规定,所有驻企服务员在结对企业期间“不脱产工作”,即本职工作内容和任务要求都不变。因此,以什么样的方式管理驻企干部,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干部助企业绩,变得十分关键,不仅直接关系到干部个人的驻企行为是“走过场”还是“动真格”,也将影响“驻企服务员”制度在振兴实体经济这个终极目标上的实现程度。
永嘉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做法是强化干部驻企服务期间的管理、责任落实与考核,将干部结对企业关系由过去的“松散型”变为“紧密型”,引导广大干部真心驻企、全力助企。
其具体体现,就是“五同”工作法中的同管理、同责任与同考核。其中,“同管理”是指实行驻企服务员“双重管理”制度,即其日常管理以工作单位为主,由单位分管领导联系驻企服务员,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攻坚组则要协助做好驻企服务员的管理,由攻坚组组长做好工作记录,对表现突出或较差的驻企服务员,及时告知其所在单位。同时,由县驻企办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工作例会及谈心谈话、跟踪督查等形式,了解掌握驻企服务员有关情况。
“的确挺有压力的,我要做的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尽自己能力做好服务员该做的事情。”桥头镇两新工委副书记叶丽华坦言。永嘉县经信局企业科科长黄鸟则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由该局印发的“驻企服务员工作联系单”,上面列明她的驻企职责、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有这张单子,我就和企业‘绑’在了一起,今后他们遇到任何和政府服务有关的难题,都可以先找我,我就是第一责任人。”黄鸟说。
与“同管理”相对应的,是明明白白的“同责任”。在梳理剖析的基础上,永嘉把驻企服务员上报的每个难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由参与解题单位根据职能认领落实,并制定难题化解计划表,形成以攻坚组组长负总责、各成员各负其责的共同负责模式。同时,要求每个责任主体作出专项承诺,通过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推动难题及时得到化解。
宣达集团党支部书记孙亮对此深有体会。针对该企业研发大楼进场施工等多个难题,永嘉县为其建立专门的驻企服务组并明确责任,由功能区联片干部负责政策处理,街道联企干部负责协调,所在村的村干部则负责村民思想工作,多路并进,最终成功解决问题。“非常高效,实实在在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孙亮表示。
实打实的“同考核”,是永嘉推行“驻企服务员”制度的又一大亮点。一方面,他们将问题反映率、难题解决率、企业满意率等“三率”作为考核基数,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对驻企干部实行全员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干部任用挂钩。另一方面,对全县6个专项组、545个攻坚组、86个服务组及18个镇街、96个涉企部门实行考核,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同时,深化“一周一碰头、半月一会商、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问责”机制,对驻企服务工作落后的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倒逼问责。
“接下来,我们还要对驻企服务工作进行定期督考排名,排名靠后的干部将被‘黄牌’警告,持续靠后的要参加待岗培训乃至交流岗位。”永嘉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动真格的同管理、同责任、同考核,将为持续有效地开展驻企服务员工作提供保障,进而推动全县干部队伍在驻企中转变工作作风,在解难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