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排干水,不用挖掘机,只要一艘清淤船、一套淤泥分离固化设备,就可把河道淤泥抽上岸并瞬间干化处置。这种生态清淤技术率全市之先被引到了我县黑臭河治理中。
散落在全县各镇街的25座滨水公园,成为“秀美楠溪•古韵水乡”的新特色,提升了我县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县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完成主体工程,近两年已经发挥了应急排涝作用,结束了上塘洪涝灾害几乎“一年一遇”的历史。
百名干部“进村赶考”服务“五水共治”,为各村解决了一批治水难题,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全县15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楠溪江边、黑臭河边,清理河道垃圾,宣传环保知识,积极投身全民治水行动。
我县“五水共治”工作拿出了成绩单:截至11月底,全县“五水共治”累计完成投资15.42亿元,占年度总投资计划的90.35%。58条垃圾河已落实常态保洁制度,累计整治长度达208公里,并且达到全县河道日常保洁全覆盖。
A 河道治理
瓯北尝试河道生态清淤治理黑臭河
【现象】清淤船开进罗浦礁大河,淤泥瞬间变干泥
河道淤泥经过淤泥分离固化设备瞬间变成干泥
最近,市民在瓯北罗浦礁大河可看到一艘清淤船在静静地工作,它正不知不觉地将河道底下的淤泥抽上来,再输送到几百米外的淤泥干化处理场,经过淤泥分离固化设备,瞬间就变成了干泥。这些处理后的干泥还可以再利用,可烧成建筑用砖或用作有机肥料和建筑回填土等。
这是我县在瓯北开展的河道生态清淤试点工程,采用河道清淤固化一体化技术治理黑臭河,这项新技术在全市还是首次采用。
清淤船在罗浦礁大河实施淤泥打捞工作
瓯北的城区河网纵横交错,河道顺地势自北向南,流入瓯江,内有规划河道36条,然而河网束窄、水面率低、淤积堵塞严重,河网自净能力差,大部分河道存在黑、臭现象严重,水质差,严重影响沿河居民的生活。尤其是罗浦礁大河,是横穿瓯北城区的主要河道,沿岸居民深受其黑臭之苦。
为此,我县在罗浦礁大河首先开展了生态清淤工程试点。从10月底开工至今,已经完成了600多米的河道清淤,该试点河道全长2.2公里。
【进展】生态清淤推向瓯北片区17条河道
今年我县列入“五水共治”的黑臭河共25条,其中瓯北区域(江北-东瓯片)就有黑臭河15条,共计治理河长1.82公里。
对此,今年10月份,我县出台了瓯北区域河道清淤整治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一年时间,投资3800万元整治瓯北片区17条黑臭河,第一期生态清淤工程试点河道为罗浦礁大河;第二期对象为东瓯街道、江北街道17条河道,清淤河道总长度19280米,水下淤泥数量约15.9万立方米。通过清淤并结合生态调水基本能达到清淤彻底、畅通河流的效果,能较好改善瓯北河道黑臭现象。目前,第二期生态清淤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很快将全面实施。
【延伸】生态修复河道,规划实施“补水活源”工程
我县在河道治理方面坚持以瓯北为重点,推进河道清淤和生态调水“两手抓”,努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规划实施“补水活源”工程,引瓯江、楠溪江两江之水,调节瓯北河网生态用水,努力形成“六纵四横,纵河排水、横河沟通、湖泊调蓄”排水体系。目前,瓯北翻水站提引瓯江水已全面投用并发挥效益。
另外,全县58条垃圾河已落实常态保洁制度,累计整治长度达208公里,并且达到全县河道日常保洁全覆盖,菇溪河道“牛奶河变畅游河”,成为黑臭河治理的典范,得到省级领导肯定。
B 滨水公园建设
滨水公园扮靓秀美楠溪古韵水乡
【现象】沙头镇渔田滨水公园扮靓小村庄
滨水公园
清清溪水鱼儿可见,红枫古松倒影水中,凉亭草坪相映成趣……沙头镇渔田滨水公园扮靓了小村庄,成为村民一个休闲的好场所。
渔田村位于楠溪江中游,沙头镇西南方向,和太平岩景点毗邻,这里滩林密布,江水清清,环境优美。该滨水公园就位于渔田村入口处,园内古松林立,还有不久前移植的大批枫树等,为公园增添了浓浓的色彩。公园的一侧,就是清清的溪水,溪中鱼儿清晰可见,亲水埠头还有村民正在洗衣洗菜;另一侧,成排的红枫树正绽放秋色,其中一棵需数名成年人才能围抱的古枫树特别显眼,在林业部门登记的树牌上看到,该树龄为350年。
“我们农村人也希望和城里人一样,能住上新房,也要有休闲的小公园。”村民叶老伯说,这个公园的建设大大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本来这块地比较杂乱,如今改建成公园后,地面铺上花岗岩,路边移植了枫树等,环境变得更美了。
【延伸】我县今明两年建设滨水公园64座
我县按照“两美永嘉”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坚持绿化、彩化、亮化、美化、文化“五化”的要求,坚持“滨水公园建设、黑臭河治理、生态河道建设”三驾马车齐驱,努力打造兼具开放、亲水、生态、人文特征的“滨水公园·亲水绿道”,使之成为“秀美楠溪·古韵水乡”的新特色、改善民生的新实事。
沙头镇渔田滨水公园扮靓了小村庄
我县共计建设滨水公园64座,总投资1.32亿元。其中,2014年建设25座,投资0.37亿元,总计建设滨水公园面积51.02公顷,另外建设亲水绿道11.34公里。2015年建设39座滨水公园,投资0.95亿元。
C 防洪排涝工程
县排涝应急工程让县城告别洪水之困
【现象】县城居民不再为满大水忧心了
2014年8月19日-20日,上塘突降暴雨,根据上塘大坦水库雨量站记录,24小时降雨量达140mm。但是,上塘没有像往年那样满大水。
2013年“菲特台风”来袭时,也带来了大暴雨,鹅浦溪上游洪水来势汹汹,但是上塘安然度过整个主汛期。
历史上,上塘是全省防洪减灾能力最薄弱、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县城,洪涝灾害几乎“一年一遇”。
回想前几年,虽然抵御楠溪江洪水的上塘镇城防工程已基本建成,防御楠溪江洪水标准已达到20年一遇。但因为受城区上游三条溪流带来的山洪及城区涝水无法及时外排影响,城区的排涝标准还不到5年一遇,遇到台风暴雨极易形成洪涝灾害。2004年云娜台风,城区水位达到8.57m,2005年海棠台风,城区水位达到8.47m。
然而,近几年的汛期,县城居民不再为满大水忧心了。这是因为于2011年正式开建的县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下闸挡水,将鹅浦溪、中塘溪、下塘溪上游来洪通过隧洞泄流到楠溪江,为保护县城的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展】全面建成主体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县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鹅浦溪堤岸
县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由鹅浦排洪工程和中塘-下塘排洪工程组成,工程概算总投资为7.07亿元,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全线7个施工区施工已进入扫尾阶段。I标段鹅浦排洪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现处于扫尾阶段。楠溪江畔排洪口门于2013年7月11日完成爆破开挖,现横溪隧洞已与楠溪江连通。中塘-下塘排洪工程III标段,主体工程已完工,工程全线已与楠溪江连通。鹅浦排洪工程和中塘-下塘排洪工程都已发挥应急排洪作用。该工程建成后,城区的排涝标准可达到20年一遇。
【延伸】防洪排涝工程总投资超20亿
鹅浦溪路口段治理工程
近年来,我县围绕构建全县四大流域和瓯江北岸高标准防洪闭合圈的目标,先后建成上塘城防工程、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乌牛新闸等一批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加快推进瓯江治理工程、三江标准堤、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桥下西溪主河道治理工程等6个单体投资超亿元、累计投资超40亿元的大项目。
另外,在排涝方面,除了建设县排涝应急工程外,今年还完成改造城区积水点12处、雨水管网12.5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7.55公里,清淤排水管网100公里。
D 三百工程
百名干部“进村赶考”服务“五水共治”
【现象】下派干部解决治水难题
岩头镇屿根村展现山水和谐画面
岩头镇屿根村自来水改造提升管网完成100%,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完成100%,村庄水塘生态治理完成清淤、加固,农田灌溉水渠开挖工程完成65%,村庄道路改造及绿化完成50%,长廊基础工程、生态休闲广场场地、游步道都已完成……屿根村“就貌换新颜”离不开县“三百工程”下派干部——岩头镇人大副主席朱陈敏的付出。
自4月2日,我县在岩头镇湾里村举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集中开工仪式暨“百名干部进百村解百难”誓师大会后,第一批集体开工的30个试点村正式拉开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大幕。同时,100名敢治水、懂治水、能治水的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深入村居“进村赶考”,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派驻村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着力破解“五水共治”等一批民生难题,力推美丽乡村和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为了更好治水,解决实际问题,我县还邀请各大专家学者开设培训班,进行集中学习,与其他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到项目施工一线提供技术支撑,实行量化治水考核指标,引入“互看、互学、互比”等机制。
【延伸】山区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主体工程
下派干部到村以后,把治水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深入村居了解农村污水处置情况,与村干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污水治理举措,牵头制定了村级污水治理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率达100%。
截至目前,我县上塘污水处理厂二期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桥下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山区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将于年底按时建成。已完成农村污水治理施工图设计181个村,开工建设175个村,完工146个村,累计投资1.86亿元,新增受益农户3.1万户。下派干部派驻村全部建立环保“村规民约”,楠溪江流域517个村全部建立了环保村规民约。
E 全民治水
志愿者在“五水共治”中留下美丽身影
【现象】志愿者分段包江保洁,建起生态保护站
上塘美丽水乡志愿者服务队在鹅浦公园和中塘溪开展河道保洁活动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陈飞带领志愿者开展了楠溪江保洁行动,对楠溪江引水工程的库区垃圾进行了清理;上塘美丽水乡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在鹅浦公园和中塘溪开展河道保洁活动,这些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的队员们发挥余热,为上塘美丽水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像这样的保洁活动,志愿者们几乎每天在做。
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从2008年起,就主动承担起楠溪江沙头、渠口30公里的义务保洁任务,并与所在镇签订试点协议。4年多来,协会坚持每月组织50名志愿者,实行分组分段保洁制度,使包江保洁落到实处。在楠溪江引水工程库区,该协会每天安排两人进行巡逻保洁,建立巡逻和监督长效机制。
今年11月,县志愿者协会、县登山运动协会、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县长跑协会、县网球协会等5家社会组织联手开展“清洁楠溪源、呵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志愿者前往海拔1200多米的楠溪江源头清理垃圾,并在楠溪江源头建起了生态保护站。并发展当地志愿者,建立一支“保护楠溪江源头志愿服务队”,从事楠溪江源头的垃圾清理及调研、监测水环境等各种宣传实践活动。同时,在源头附近的岩龙村、罗垟村、深龙村设立3个垃圾收集点,每条线路的出口都用指示牌标明投放垃圾地点的方向。
【延伸】志愿者积极投身“五水共治”
“全国草根环保第一人”陈飞、“全国环保建议王”杨建南等知名民间环保人士带头组建的永嘉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到目前已经发展环保志愿者1500多人。利用该协会的作用,今年县治水办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县五水共治宣讲团”、 “县五水共治民间监督团”。
到目前,“县五水共治宣讲团”已经深入学校、村居、镇街、企业,开展“五水共治”宣讲活动近20场,用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向市民宣讲治水知识,并倡议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全民治水行动,共建碧水蓝天的美丽浙南水乡。针对楠溪江水源地保护、瓯北黑臭河治理等,“县五水共治民间监督团”已经开展多次民间监督活动,有力推动各地“五水共治”工作深入开展。一些企业家自备船只、聘请工人义务当起了“河段长”,全民治水的氛围日益浓厚。
记者叶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