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天台县召开,会议通报表彰了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即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我县成为温州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为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永嘉经验、树立了永嘉样板。县委书记王彩莲参加会议并上台领牌。
顶层设计,凸显美丽乡村韵味
近年来,我县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全面达到省级示范县创建标准。
由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专门机构、专项机制、专职人员、专项攻坚“四专”要求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工作推进、整改不力单位进行通报和集中约谈。推出美丽乡村建设大擂台,对建设成效领先村实行奖励激励;设立美丽乡村专项资金5.24亿元,投入较去年增10%。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力推进“乡贤回归工程”和“招商选资一号工程”,累计招引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8.2亿元。
全力实施省级精品村建设,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标准,联动推进美丽庭院打造、村庄“四头”建设,成功打造了82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其中坦头、大元下、埭头等10个村被评为省级特色精品村;成功培育A级景区村庄238个,花漫源头、水彩前溪、瓯窑小镇等一批“网红”精品村声名远扬;完成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一般村)建设19个,成功培育芙蓉、苍坡、林坑等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景观村落,特别是开创了全省古村落“整村置换、村企合作”开发模式先河,给全国古村落保护开发提供了借鉴路径。
全面实施“规划提升”“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文化提升”五大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岩头镇被评为“长三角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
标本兼治,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通过阳光沤肥房、智能化回收终端等多种处理模式,累计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四分四定”建制村730个,覆盖率80.7%。运用四级监管及“互联网+”技术,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运维,全县完成534个村农村污水处理,应治理村覆盖率100%。累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23.54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6%。
组织开展“美丽永嘉”全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累计清理垃圾45839.9余吨。在116个村居推广应用市场化保洁模式,实现保洁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创新推出“示范村”“最脏村”评选活动,累计评出示范村45个,曝光最脏村90个村。
实施综合交通投资倍增计划,全面完成整治小城镇公路97条六乱点位391个,路长制覆盖率100%,雁楠公路入选全省十大“最美自驾公路”,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100%。开展庭院“大比武”、乡村振兴巾帼行、三比宣言等系列活动,累计打造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4个、美丽庭院3.02万户。
做实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红动楠溪”党建示范带建设,累计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195个、达标村868个。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主、开展健康文体活动为辅,六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26万元,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41所,实现人口大村和宗教重点村全覆盖。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深化年活动,三年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8万多场次,参与群众达到90万人次。
因地制宜,放大强村富民效应
创新推出出租、联营、合作等多种产权经营模式,累计流转闲置农房807幢,建成星级农家乐172家、特色民宿239家,成为全国首批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建立市场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完成交易1562宗,交易金额达到16.127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0.27%以上,该做法被列入26条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做强产业支撑,成功打造百丈瀑“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成为全市唯一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创新推出“电商信用贷”,成功培育温州市首个“淘宝镇”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目前全县“淘宝村”总数达到13个、农村电商服务点达到313个。
巩固消薄成效,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六百攻坚”行动,共下派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179名,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扶贫帮扶重点村等314个村全覆盖,全域推广资源整合、产业融合、飞地抱团三大模式。利用新村融合有利契机,集中开工新村项目254个,预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790万元,新村覆盖率达100%,有效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长效机制。
全面推广“寿桃基金”等文明做法,在岩坦镇率先试点私坟生态化改造,用绿草地代替椅子坟,用鹅卵石代替墓碑,推行墓碑二维码,通过扫码了解墓主生平、实现网上文明祭拜。累计创成省级文明村10个,1.2万多起红白喜事按照新规执行,全县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