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组团来永嘉探秘“零污染村”
时间:2019-09-20 来源:县委组织部 字号:[ ]

 

 

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零污染村”的成功启动引起了世界百强名校的关注。9月19日,挪威王国最高学府奥斯陆大学和浙江大学的14名教授、专家,前来源头村探秘“零污染村”建设。

刚刚经历了“利奇马”台风侵蚀不久的源头村,处处看到一片灾后重整的景象。重新打造的绿化带、修复一新的舴艋舟展馆、田野中忙活的农户,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伤痕累累又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漫步在源头村,专家们一边听着村委会主任陈小静的讲解,一边细心观察“零污染村”的亮点。看到沿街商铺的产品包装使用的全部是“杜白”全降解环保袋,柜台上摆满着绿色农产品。专家们了解到,这是“零污染村”建设中的一环,打造“无塑商店”。

当步入临街而建的一处庭院时,房前房后花团锦簇,用废瓦罐、废轮胎装饰而成的花坛充满着艺术气息。门口还挂着“零污染家庭”和“零污染家庭十条家规”,家规里写有如拒用一次性产品、做到垃圾分类、节电节水节粮、使用无磷洗衣粉、废水循环利用、房前房后进行绿化等等。房东陈秀莲说,原来很多比如瓶瓶罐罐之类的东西都会扔掉,想不到可以变废为宝,成为艺术品,既美化了庭院,还能节省一笔费用,现在才体会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

 

 

陈小静向专家们介绍说,源头村在去年5月前还是一个脏乱差的村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畜禽横行。自源头村被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范围后,便开始启动环境整治,拆除路天坑和路边小屋、平整道路、绿化庭院等系列行动紧锣密鼓展开。不到三个月,源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摇身一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同时,还决定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引进一台“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和生活垃圾生物发酵处理系统,村民将可回收垃圾投入智能垃圾分类机获得积分,再定期换取生活用品,将厨余垃圾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屋制作有机肥,从而使家家户户的大部分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在村尾有一块围着竹篱笆的农田,门台上挂着“零污染生态农业园”的醒目牌子。原来,这是源头村以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试验田,通过浙江第十一地质大队的技术指导,把餐厨垃圾、秸秆、稻草等制成有机肥还田使用,对农作物禁用高毒农药,对土壤进行生态保育,开展定期监测和修复,管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村民增收增效的目的,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建南介绍,源头村“零污染村”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打造生产、生活为一体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链,以期达到污染控制有效、绿色经济发展、村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目标,二是探索多方协作模式,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和岩坦镇政府的倡导下,经过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推动,温州市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杜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其中,与源头村签订共建帮扶协议,共同探索“村民-村两委-环保组织-企业-政府”共建平台,建立了多方合作伙伴关系。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专家们和参与“零污染村”建设的四家共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挪威奥斯陆大学东方语言和文化学系副教授李安娜建议,“零污染村”建设应该确定一个为主导的牵头单位来实施,还要有一个评估的权威机构,并制定具体切合当地实际的实施标准,在什么阶段达到什么目标。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志军说,源头村作为一个对外的旅游窗口,对游客也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和守则,不能让外来的污染破坏环境承载能力,共同呵护“零污染村”的荣誉。浙江省环保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虞伟建议,“零污染村”建设除了打造“零污染家庭”以外,还可以打造“零污染商店”、“零污染民宿”,实施“零污染”系列细胞工程,从而形成真正落实到实处的效果。

 

(作者:潘智化)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上一篇: 下一篇: